金庸写武侠小说,因为他本人广博的中国文化历史知识,因此常在书中把人物、事件乃至于武功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,与历史人物结合。因此他小说里的故事显得更“真实”,而武学也说得头头是道,让武侠迷们一度相信这世界上真的有这些武功存在。
然而也因为他老人家这个习惯,因此也有一些过于较真的人,对他书中的一些描述提出质疑。甚至有传统文化方面的专家学者对《九阴真经》的书名提出过质疑。
中国文化中有关“阴”“阳”在很多地方都有用到,比如正面为阳、反面为阴,男性为阳、女性为阴,这是最基本的。比如雕刻中,凸出的为阳刻,凹下去的为阴刻。再比如说,如果是山川地理,就是以山的南面为阳,水的北面为阴。
而具体到数字里的阴阳,则是这样描述的,单数为阳,双数为阴。而又有规定“九为至阳,六为老阴”。也就是说,单数九表示最大的“阳”,所以咱们说的九月九号为“重阳”,就因为九为至阳,两个九在一起 ,就是双重的至阳,简称“重阳”。
那么就有专家学者以此提出,如果按这个说法,“九阳真经”这个提法是对的,毕竟九为阳数。那“九阴”就不对了,如果要表达“至阴”,则应该为“六阴”。仔细一想,结合中国传统文化,好像这句话是有那么几分道理。
然而也有金迷中的“高手”对此予以反驳,为何要叫“九阴真经”,原因就在经书中的描述里。
按《射雕英雄传》中周伯通对郭靖描述《九阴真经》的来历,可以知道九阴真经乃是黄裳创造出来破解仇家各路武学的武功总集。书中除了一篇内力总诀,还有诸如疗伤、拳掌、轻功等多种武学,比如说大名鼎鼎的“九阴白骨爪”和“摧心掌”。
然而在《神雕侠侣》中老顽童和杨过在百花谷前的一番比试中有这样的描述:
但觉周伯通发来的拳掌之力中刚阳之气渐盛,与“空明拳”的一味阴柔颇不相同,心念一动,猛地里想起了终南山古墓石壁之上所见的《九阴真经》,此刻周伯通所使招数,正是真经中所载的一路《大伏魔拳法》,拳力笼罩之下,实是威不可当。
这里可以明显地看到,《九阴真经》里的“大伏魔拳法”很明显并非“阴柔”属性的武功,而是“刚阳之气渐盛”以及“威不可当”。这路拳法,正是与降龙十八掌类似的刚猛型武功。因此,《九阴真经》显然并不是简单地理解为“至阴至柔”的武功组成的真经,经书里有阴柔武功,也有阳刚武功。
因此,这里的九,恰恰代表的是“阳”的意思。《九阴真经》的意思可以理解为“经中包容了阴阳结合的武功招数的武学秘籍”。只不过,把它直接叫做“阴阳真经”听起来又实在是乡土味太浓郁了,金老自然不会让一本绝世武功秘籍取个这样的名字,因此才把它叫做《九阴真经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