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王源吉铁锅制作技艺被列入无锡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王汉伦、王青青父女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。作为可溯源至明末清初的老品牌,王源吉兢兢业业打铁打了几百年,那么大家知道,老祖宗的手艺里究竟包含了哪些智慧吗?
王源吉铁锅的制锅工艺,之所以能获得非遗认证,首先就是因为工艺本身就是完整继承而来,没有断层,跟《天工开物》的泥膜浇铸法乃同源工艺。而王源吉的铁锅之所以在今天如此出众,跟选材脱不了关系。
王源吉采用来自深层无污染的粘土,跟制作惠山泥人的紫泥为同款,惠山周围的稻田中,在地表耕作层1米以下有一层40—100厘米厚的棕黑色的粘土,俗称惠山黑土。首先,黑土本身水分状况较充沛,相对湿润,而且远离地表,因此本身成本更为稀有,成本较高。
这种黑泥细度极细,可塑性极佳,用他制作的铁锅模具细腻光滑,浇铸出来的锅具光滑,无需多打磨,边角不毛糙,韧性好。制作模具在王源吉63道制锅工艺里有非常重要的地位,铸铁锅好不好,跟模具有很大关系。而且为了保证质量,王源吉一个模具最多只生产3口铁锅,这也加大了对黑土的需求,增加了成本。
而且,黑土到手需要需要晾晒分拣,与太湖稻稻壳、焦子相混合,在石磨中加水搅拌,长时间浸润定型后,还需要反复阴干。这个过程复杂,需要对步骤熟练于心长期锻炼才能保证出品,因此王源吉的工人们都有一个匠人的实力。最后在模具中,加入独特的松烟,一个合格的锅模才能诞生。
以上提到的松烟,黑土和太湖稻稻壳,都是王源吉非遗古法制锅工艺里的法宝,是真正来自老祖宗的智慧。最后做出的成品杂质少,长期寿命很长,经过合理的保养和耐心对待,寿命超过10年不是问题。而且导热性能优异,炒菜有锅气。王源吉一直相信,非遗古法铁锅,助力健康烹饪。
最新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站长邮箱:121259802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