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朝八旗纵然勇猛,但以区区十几万八旗兵力还是远远达不到消灭百万大军的李自成、征服几亿百姓的大明朝的程度,大清朝的统一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汉族官僚的支持。
范文程
文臣之首
范文程(1597年—1666年),字宪斗,号辉岳,辽东沈阳(今沈阳)人。曾事清太祖、清太宗、清世祖、清圣祖四代帝王,是清初一代重臣,清朝开国时的规制大多出自其手,更被视为文臣之首。
吴三桂
封平西王
吴三桂(1612年—1678年),字长伯,一字月所,明朝辽东人。 1644年降清,在山海关大战中大败李自成,封平西王。 1649年,吴三桂镇守云南,引兵入缅甸,迫缅甸王交出南明永历帝。 1662年 ,吴三桂杀南明永历帝于昆明。后“三藩之乱”,被诛杀。
张廷玉
身居多职
张廷玉(1672年-1755年),字衡臣,号砚斋, 安徽桐城人。 曾任礼部尚书、户部尚书、吏部尚书、保和殿大学士 、首席军机大臣等职。整治松弛的吏治,完善军机制度。张廷玉死后谥号“文和”,配享太庙,是整个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。
朱珪
心系百姓
朱珪(1731—1807年),字石君,号南崖,晚号盘陀老人。 朱珪一生在朝为官五十多年的宦海中,以“养心、勤业、敬身、虚已、致诚”为箴言,一生清廉不言钱,爱国爱民,品格端方,光明磊落,关心庶民百姓的疾苦,为国事呕心沥血,不惜个人一切利益,是古代官吏之楷模。
纪昀
铁齿铜牙
纪昀(1724.7.26-1805.3.14),字晓岚,一字春帆,晚号石云,道号观弈道人,直隶献县(今河北沧州市)人。清代政治家、文学家,乾隆年间官员。历官左都御史,兵部、礼部尚书、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致仕,曾任《四库全书》总纂修官。
林则徐
虎门硝烟
林则徐(1785年8月30日-1850年11月22日),福建省侯官(今福州市区)人,字元抚,又字少穆、石麟,晚号俟村老人、俟村退叟、七十二峰退叟、瓶泉居士、栎社散人等,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、思想家和诗人,官至一品,曾任湖广总督、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,两次受命钦差大臣;因其主张严禁鸦片,在中国有“民族英雄”之誉。
曾国藩
创立湘军
曾国藩(1811年11月26日-1872年3月12日),汉族,初名子城,字伯涵,号涤生,宗圣曾子七十世孙。中国近代政治家、战略家、理学家、文学家,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。与胡林翼并称“曾胡”,与李鸿章、左宗棠、张之洞并称“晚清中兴四大名臣”。官至两江总督、直隶总督、武英殿大学士,封一等毅勇侯,谥号“文正”,后世称“曾文正”。
李鸿章
创北洋水师
李鸿章(1823年2月15日—1901年11月7日),晚清名臣,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,。作为淮军、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、洋务运动的领袖、晚清重臣,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,授文华殿大学士,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《越南条约》《马关条约》《中法简明条约》等。
左宗棠
领洋务运动
左宗棠(1812年11月10日—1885年9月5日),汉族,字季高,一字朴存,号湘上农人。湖南湘阴人。晚清重臣,军事家、政治家、湘军著名将领,洋务派首领。
张之洞
既行文臣之理,又懂兵家之道
张之洞(1837—1909),字孝达,号香涛。咸丰二年(1852年)十六岁中顺天府解元,同治二年(1863年)二十七岁中进士第三名探花,授翰林院编修,历任教习、侍读、侍讲、内阁学士、山西巡抚、两广总督、湖广总督、两江总督、军机大臣等职,官至体仁阁大学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