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月7日早上8点,在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牛街乡的梅峰家庭农场里,“咯咯咯”的鸡叫声此起彼伏。此时,段根梅已经套上雨衣和胶鞋准备给鸡舍消毒。
据了解,在乡村振兴的号角下,洱源县牛街乡的农业产业不断发展壮大,一个个“小”的家庭式农场在产业振兴中崭露头角,成为了让农民有信心、农村有看头、农业有发展的不竭动力。
段根梅是梅峰家庭农场的负责人,同时也是村里有名的养鸡能手。她介绍,家里的上几辈人就一直依靠养鸡谋生,一代接一代地传承。在一边探索一边创业的路上,家里的养殖技术逐步提升,梅峰家庭农场也成为当地品质鸡蛋的代表。段根梅自信满满地说:“养鸡已经三十多年了,全是自己打疫苗、订饲料,饲料主要以玉米面、蛋白质、鱼粉为主,保证了鸡蛋的品质。”
发展至今,梅峰家庭农场里已有2000多只母鸡,每天大概能产800多个鸡蛋。单凭家里的劳动力是忙不过来的,为了更好地饲养鸡,向消费者提供更安全有品质的鸡蛋,段根梅聘请了短期工,分担部分的饲喂、清扫、收鸡蛋等工作。
每天的工作从早上8点开始,做到一天一清扫、两天一消毒。同村的段丽芬忙完农活,闲暇下来就选择去梅峰家庭农场打理鸡舍、细心饲喂母鸡。她欢喜地说:“我平时干自家的活,农场忙的时候就叫我来收鸡蛋、打扫卫生,一天支付给我120元。”
因产出的鸡蛋品质优良,梅峰家庭农场成了牛街很多蛋糕店、饭店的供应商,再加上牛街 “温泉之乡”的美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泡温泉、品尝“汽磺蛋”。因此,牛街的一些温泉酒店也成为了梅峰家庭农场的稳定客户,一年下来单是卖鸡蛋的收入就达30万元。
此外,为推进生态农业循环的产业链,实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,农场还将鸡粪自然风干后包装成袋售卖,每年在鸡粪售卖上可收入5万元。
一分耕耘一分收获。家庭式农场敲开了段根梅的致富大门,也成为了农家致富的一条好路径。牛街乡也将因地制宜,积极发展家庭农场,并鼓励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示范作用,做大、做强特色产业,努力向乡村振兴的方向阔步前进。
春城晚报-开屏新闻记者 王利绚 通讯员 张钰琴 番田生 施新弟 罗灿新 摄影报道
一审 杨茜
责任编辑 何丹
责任校对 易科彦
主编 严云
终审 编委 陈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