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星慧(中铁六局李星慧)

暑气渐消,秋意渐起,采烤接近尾声。烟田里,四五片烟叶挂在烟杆上,稀稀疏疏。田垄间,两周前种下的玉米种子,已经破土而出,生根发芽,透出一抹抹青绿。这是昆明市禄劝烟区的“烟粮套种间作”试验田,也是禄劝县推进“烟粮协同”工作,保障国家粮食安全、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亮丽成果。

近年来,禄劝烟区坚决贯彻党中央“三农”工作决策部署,服从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,主动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,牢固“以烟稳粮、以烟促粮”协同发展理念。锚定五大发力点,逐步完善“粮+烟+经”的产业模式,真正守牢“米袋子”,充盈“钱袋子”,稳固“金叶子”。

李星慧(中铁六局李星慧)插图

禄劝分公司粮烟协同生产示范区。周维杰 摄

推进产学研一体融合,深挖烟田潜力

禄劝烟区推动“企业-烟草产业-高校-科技试验-烟田推广”产学研一体融合,建立云南禄劝农业科学技术应用专家聚集效应发展中心,加大粮烟协同关键技术攻关,充分挖掘现有的粮食作物种质资源,开展烟后玉米等粮烟协作方面的试验研究,根据禄劝气候特点、作物种植条件,探索适合禄劝不同烟区的烟粮协作模式,科学建立《禄劝烟区轮作、间作规划》,实现“一地三熟”(烤烟+粮食玉米+蚕豆/油菜),提升基本烟田利用率和产出率,确保粮烟互补、粮食稳定与经济增收同步。

夯实经济组织基础,凝聚增收合力

鼓励村级组织培育相对独立的发展经营主体,建立健全农户广泛参与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,成立各种专业技术协会、专业合作社、专业服务队伍等,坚持发展与规范并举,数量与质量并重,以实现现代化农业和农户增收为目标,优化指导服务。构建“党支部+企业+合作社+农户”组织形式,走“企业+合作社+农户”的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,形成按需生产的订单农业。截至目前,已签订订单农业项目百余个。在订单制种植的同时,用好央派驻村第一书记(云南)电商扶贫平台、香叶智农等线上平台,通过“线上+线下”相结合的营销方式,打通农产品销售渠道,多措并举助力乡村振兴、农户增收。

李星慧(中铁六局李星慧)插图1

昆明市烟办主要负责人指导粮烟协同工作。周维杰 摄

探索“烟粮经”协同新模式,激活发展动力

通过烟区“搭台子”,合作社“递梯子”,建立起“以烟为主,烟叶和粮经作物融合、互促发展”的复合产业带。采用农户土地股份合作、农村生产经营合作、分红奖励等方式,提高生产经营组织化水平,与农户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,充分激发群众参与热情,激活助推乡村振兴动能。同时,始终把农户、社员作为专业合作社办社主体,把促进农户增收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,充分尊重农户主体地位,最大限度让利于民,让农户尝甜头、有盼头,从而更加支持烟区产业综合体建设,形成良性循环,激活发展动力。

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生态底色,保护环境生产力

一方面扎实抓好绿色植保。全面开展专业化绿色植保,以生物、物理防控为主,以化学防控为辅,依托专业化植保队开展统防统治,构建生产全过程立体植保防控体系,努力降低农户随意施药、盲目用药造成农残超标的风险,抓实农药减量增效工作。另一方面,扎实抓好土壤保育。提升农户保护农田可持续发展的意识,动员农户主动及时清理泡沫、残膜、废弃农药包装物等面源污染物,确保田间卫生,维护土壤环境;大力推广土壤保育措施,2023年,禄劝烟区实现腐熟农家肥堆捂施用100%,商品有机肥2.09万亩,秸秆还田2.14万亩,绿肥翻压0.68万亩,机械深耕3.36万亩,持续保护好农田种植条件,保护环境生产力,为美丽乡村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作贡献。

李星慧(中铁六局李星慧)插图2

昆明市烟办主要负责人指导粮烟协同工作。周维杰 摄

盘活闲置土地资源,为“烟粮协同”注入活力

以村委会为单位,成立专项工作小组,对闲置土地资源进行“拉网式”全覆盖排查,全面调查掌握各村组闲置田地,建立资产管理台账,依法明晰产权归属,确保产权归属无争议。鼓励农户、村企等闲置田地主体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证、流转经营权证为凭证流转土地,或用土地资源入股村集体经济,由村集体统一规划,集中开发利用。通过精细化管理,节约出大量耕地,结合“烟粮经”农综项目,开展土地复耕,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。目前,以盘活闲置土地资源超过10000亩。

(作者:李星慧)

最新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站长邮箱:121259802@qq.com